您现在的位置是:耀协新闻网 > 科技 >
马海志:以匠心开拓智慧勘测之路 _光明网
科技 人已围观
简介“勘测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石,更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勘测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石,更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海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海志不仅是这一领域的领航者,更是勇于探索与创新的先锋。他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不断引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为城市工程建设的精准实施与安全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彰显了首都科技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与使命担当。
精准筑基,城市脉络的描绘师
马海志自1985年踏入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工程测量专业的那一刻起,便与勘测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建筑业迎来蓬勃发展,但工程测量专业却鲜为人知。当时,他是班上唯一一位自主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马海志满怀热情,加入北京城建勘察测绘院测量队,一干就是三十五年。那个时期,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快速扩张与转型阶段,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勘测是工程项目的根基,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他在第一堂专业课上学到的从业准则,在地铁盾构施工贯通测量工作中,尤为重要。他回忆道,在复八线(复兴门——八王坟线路)的测量工作中,线路的水准测量无法闭合,基准点出现了23cm的差值,反复几次测量都是同样的结果。马海志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发现了本次测算的城市基准点因为地处沉降区域,常年的沉降造成了基准点的微小变化,而基准点数据未能及时更新,最终导致闭合数据发生重大的偏差。
秉持严谨求实、毫厘不爽的专业精神,他主动向领导反映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多次测量计算验证,最终修正了数据,为工程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马海志看来,精度是勘测行业的生命线,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会在后续工程中被无限放大。唯有用最严苛的标准、最精细的操作把控每一个勘测环节,才能筑牢工程的根基。
三十五年间,马海志从初出茅庐到身经百战,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测量工程处的主任、北京城勘院院长、董事长,马海志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他对测量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化、精细化迈进的历程。他主持的工程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测绘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80余项省部级奖项,这些奖项不仅是他个人专业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国建筑精密测量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有力见证。
智领变革,技术引领的先锋者
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各个行业也在积极推动这一变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行业环境中,平面控制测量普遍采用三角测量方法,设备依赖于经纬仪,观测条件严苛,劳动强度大,达到质量标准的难度很大。尽管马海志在大学期间对GPS技术有所接触,但这一技术尚未运用在工程勘测领域。在复八线的勘测工作中,马海志在测量前辈及清华大学教授的启发和指导下,成为首位将GPS技术引用到地铁勘测工程中的工程师,创新性地将GPS技术与精密导线联合布网技术相结合,对传统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布网测量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优化,简化了观测条件,全面提升了勘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一技术的突破也使其团队获得了“建设部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成为中国勘测技术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他始终走在技术的前沿,不断推动勘测技术的变革和创新。迄今为止,马海志作为主要发明人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自动化监测技术标准》等4部国家标准,以及11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城勘院先后承担了北京多条地铁线路、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勘测工程。这些成绩正是马海志及团队用创新引领行业进步的最好的见证。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打造智慧地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时,很少有勘测工作者会注意到这点,马海志却深受启发:“让智慧地铁的概念落地,离不开勘测的数据支撑、感知系统及技术保障,先进的勘测手段能够助力智慧地铁快速发展。我们在力所能及的的专业范围内提出了‘智慧地铁,勘测先行’的发展理念。”该理念利用先进勘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地铁建设工程的智慧化建设与运营,能够实时监控地铁运行状态,预测和预防潜在风险,确保乘客安全。这一理念在北京智慧城市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智能化的地铁系统,提升了城市整体的智慧化水平,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技术,将三维激光扫描、自动化检测装备、光纤技术、声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勘测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勘测效率和准确性。其中,轨道交通多功能快速一体化检测装备及服务系统成功运用于北京、武汉、广州等13个城市35条地铁线路,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下、数据不全面、成果单一的缺点,并终将全面代替地铁运营期人工巡检。
薪火相传,行业传承的引路人
在人才培养上,马海志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采用传帮带、导师终身制的方式,为年轻员工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他还创立了北京、深圳大师工作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课题,同时与高校科研联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有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了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勘测人才,早在2004年,他就倡导公司的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经技术委员会审查后才能通过,而且每个项目也要建立项目组长负责制,让项目负责人在执行过程中建立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时刻想着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发现肯干能干会干、值得培育的“好苗子”。在马海志的带领下,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打造出十余个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为青年骨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当前,科技强国战略正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向着更高质量、更智能化方向发展。谈及未来规划,马海志满怀信心和期待。他表示,将继续深入一线,加快技术革新,推动无损数字化勘察及智能化监测检测工作,传承工匠精神,努力培育更多数字勘测人才,为我国勘测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中国在全球城市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乐通 实习记者田新宇)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浙江宁波:幼儿园来了机器人
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科普团在宁波市的20余所学校开展科普活动,通过机器人进校园的方式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先进...…… -
创新“智造” 新能源汽车加速跑
近年来,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协同应用密切,不仅让汽车拥有了更聪明的“大脑”,整车生产线也更加智能化。新能源汽...…… -
百元5G新选择 荣耀Play9C全新版
百元5G新选择荣耀Play9C全新版本发布………… -
AI生成的“垃圾科学”正侵蚀谷歌学术平
瑞典布罗斯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警告称:无论是从社会知识层面,还是从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度来看,人工智能(AI)生...…… -
【科普图解】“蛇吞象”背后的科学奥秘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蛇这一神秘生物常常引发人们复杂的情感,恐惧与好奇交织。………… -
【科普图解】揭秘蛇的独特“视界”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蛇这一神秘生物常常引发人们复杂的情感,恐惧与好奇交织。………… -
国内AI产业迎来巨大机遇 行业大模型应
1月8日,以智提质·以行向新-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由环球时报社、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和清华大学技...…… -
企业微信智能表格亮相 助力工厂实现敏捷
1月9日,企业微信团队在2025微信公开课PRO·企业微信工业专场表示, 2024 年全新上线的智能表格,已落地大量制造...……